1965年李宗仁回国,周总理约见张云逸说:中央要交给你一个重任
文
史这样滴
编辑|
史这样滴
【前言】
1965年,73岁的张云逸将军正在办公室工作时,突然接到了周恩来总理打来的电话。
周总理让张云逸赶紧来中南海一趟,中央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。听到此话的张云逸丝毫不敢怠慢,放下电话马上赶往中南海。
两人见面后,周总理告诉张云逸,李宗仁很快要回来了,中央决定要派他前去迎接。
张云逸听到此话一下子睁大了双眼,随后眉头紧锁问道:“为什么要派我去?以我俩过去的关系,这不合适吧?”
周总理笑着回答:“无妨!就是因为你们二人之间有‘血海深仇’,我才让你去接他,别人我还不同意。”
那么,张云逸和李宗仁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过往?为何周总理会特意派张前去迎接?
展开全文
【李宗仁回国】
1965年7月20日,一架客机缓缓地降落在了北京机场。随后,一位特殊的客人走出机舱,这位特殊的客人,就是和共产党打了一辈子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,李宗仁。
为了欢迎李宗仁回国,周总理还特意举办了一场欢迎仪式,安排了一百多人前去欢迎他的回归。这一百多人里,不仅有我军的将领,也有很多国军将领和民主人士。
看到大家如此热情,远离祖国16年之久的李宗仁眼眶饱含热泪,就在前两天,他还觉得自己回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。
这次为了能让李宗仁回来,毛主席和周总理做了很多工作,周总理还特意许诺给了他四个条件:
其一:回来之后可以在祖国定居;
其二:回来之后,如果想去美国也可以再去;
其三:可以在欧洲暂住一段时间,再决定接下来的去向;
其四:回来后可以再出去,但如果想回来的话,还可以再回来。
周总理的这四个条件,让李宗仁吃下了“定心丸”,思考之后,他毅然决定要回归到祖国的怀抱,这才有了北京机场的热闹景象。
当天,在人们的注目下,李宗仁挽着妻子郭德洁的手走下舷梯。突然,他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,不由的愣住了神。
就在此时,这位故人主动迎了上去,大声地说道:“怎么了德邻公,不认识我了?”此人就是张云逸,此时的他已经73岁高龄了。
李宗仁怎么都没想到,张云逸竟然会来机场接自己回国,毕竟两人之间,有着太多的牵扯不清的恩怨了。
而张云逸刚开始其实也并不想前来接机,但因为周总理的安排,再加上李宗仁此次回国的意义,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。那么,张云逸为何不情愿去机场迎接呢?这说来就话长了。
张云逸作为我国开国十大将之一,到了古稀之年也依然竭尽全力的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。
1965年7月,他正在忙着做事的时候,突然接到了从总理办公室打来的一通电话,是周总理要约见他。
张云逸收到来电后,立刻乘坐着前来接自己的汽车,赶去了东南海。当他赶到时,周总理早已经在总理办公室等候他多时了。
见张云逸拄着拐杖走进来,周总理赶紧上前拉着他的手,关切的询问着他的身体情况。
张云逸回答道自己一切都好,随后又提醒周总理注意休息,说周总理看起来又比之前消瘦了好多。两人就这样一边谈笑着,一边走到办公室的沙发上坐了下来。
待两人坐下之后,周总理说明了紧急召见张云逸前来的用意,告诉他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他商量。
张云逸很好奇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事情,见他不解,周总理接着卖起了关子,说要先对他表示祝贺,因为他很快就要见到一位老朋友了。
这下,张云逸就更加糊涂了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哪里的老朋友?是谁要来吗?
张云逸正在思考着,周总理开口解开了他的疑惑。原来,再过几天,在海外漂泊了十几年的李宗仁要回国了。为了表达我党的诚意,中央决定要让张云逸到机场去迎接李宗仁。周总理还告诉张云逸,这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政治任务,让他一定要办好。
听到这里,张云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不可置信的又问了一遍:“李宗仁要回国了?”
“是的,李宗仁在国外生活了这么多年,内心十分渴望能回到祖国的怀抱。在我党耐心细致的工作下,李宗仁先生终于解除了心理上的顾虑,决定回归祖国。”周总理耐心的对着张云逸解释着这件事。
周总理的话将张云逸的思绪拉回了从前,对于李宗仁,张云逸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,两个人之间可谓是隔着血海深仇,有着解不开的联系。
思考片刻后,张云逸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,说他与李宗仁打了半辈子仗,李宗仁杀了他不少人,出于这个原因,自己是不想见他的;但是既然中央决定让他去机场迎接,那他就必定会以最好的状态去接机。
那么,张云逸和李宗仁之间,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?
【两人之间的恩怨】
1892年,张云逸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,说起来,他比毛主席还要年长一岁。张云逸从16岁就参加了革命,在我党的开国元勋中,是一位实打实的老资格,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,远在广州的张云逸也积极加入,还不到20岁的他主动请缨担任炸弹队队长。在起义过程中,张云逸率领战士们赶走了当时的两广总督,并且凭借这件事名声大振。
从这之后,张云逸就留在了国民政府任职,还曾担任过广东揭阳县的县长。在任职期间,他不仅为官清廉,还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,得到了国民党大佬廖仲恺的赏识。
1926年,张云逸带领大军北上,在战场上立下了很大的功劳,并且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25师参谋长。
在战场上,张云逸亲眼看到共产党的英勇善战,深深的被共产党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折服。自从孙中山先生离世后,国民党内部的情况早已不同往日,张云逸内心开始动摇,纠结自己到底还要不要继续留在国民党队伍中为其效力。
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后,张云逸决定要帮助共产党。而李宗仁站在了蒋介石一方,两人就此分道扬镳。
在1926年10月,张云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从此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。
在他入党后,张云逸按照党中央的指示,开始筹备秋收起义。谁知道,李宗仁却在背后搞小动作,出卖了张云逸,致使张云逸的战友全部阵亡,只剩他一人从海南岛逃离。这是两人第一次结仇。
1929年,张云逸与邓小平会和,两个人在广西筹划起了百色起义,并对各项工作都达成了一致,配合的十分默契。
不过,广西毕竟是桂系军阀的地盘,百色起义之后,我军在广西的根据地越做越大,李宗仁、白崇禧看不下去了,李宗仁开始率领军队,对张云逸的部队发起进攻。这是两人第二次结仇。
1930年,桂系大军重新占领了百色城,张云逸亲率大军进攻百色,想要将百色城重新收复回来。
但桂军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暗堡、地垒,给张云逸的部队带来了极大的伤亡。虽然最后战争还是以我军胜利而告终,但张云逸的队伍也受到了重创,他心里对李宗仁更加痛恨了。
1937年,全面抗战爆发后,张云逸奉党中央的命令前往两广地区,与桂系军阀李宗仁展开和谈,希望大家能团结起来一致抗日。
虽然两人积怨已久,但李宗仁是一个爱国将领,他的抗日热情很高,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战略早已心生不满,想要和日本人决一死战。
在张云逸的说服下,李宗仁接受了停止内战的主张,并向张云逸引荐了以刘湘为代表的四川军阀见面详谈。在谈判的过程中,在张云逸的极力劝说下,我党和桂系军阀制定了7条纲领草案,双方的合作达成了统一。
抗日战争期间,张云逸和李宗仁摒弃了过去的成见,两个人在一正一后两个战场,携手抗击日本人,在战场上取得了重大的胜利。
到了1940年,国民党突然变卦,开始反共。这段时间,李宗仁也是翻脸不认人,不仅不断和张云逸部队地制造摩擦,甚至连张云逸的妻儿都不放过。
当时,张云逸的妻子带着孩子来部队找他,谁料在半路被桂系给抓住了,蒋介石和李宗仁以她们的性命来要挟张云逸就范。但张云逸根本不吃这一套,他一面将蒋介石和李宗仁的无耻行径公开,一面继续在前线与反共顽固派作战。
最后,还是周恩来亲自出面,周旋了很久才将张云逸的妻儿救了出来。但可惜的是,那些护送妻儿的士兵们,都已经被反动派杀害了。
蒋介石和李宗仁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了张云逸,解放战争期间,张云逸在战场上打的很猛。到1949年,广西全境解放,桂系也被全部端掉了。
后来,在解放战争的钢铁洪流中,李宗仁远赴美国避难,两人的恩怨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。
或许他们谁都没想到,这两位曾经有着血海深仇、也曾一起并肩作战的故人,时隔16年后,竟然还能再次聚首。
【李宗仁登门道歉】
按理说,如果李宗仁不回国,那么两人之间多年的恩怨就算是结束了。但李宗仁这次回来,显然对祖国的统一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,因此张云逸也没有敌对他。
话虽如此,但两人之间的恩怨却是无法消除的。自从回国后,李宗仁每次和旁人聊起新中国的变化,都愈发觉得自己回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同时,他也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内疚不已。
回国后,一个想法在李宗仁的心中升了起来,有次,他突然对统战部的同志们说,他很想看望张云逸大将军,不管怎么样都一定要前去拜访一下。
其他的同志对他的这个想法也表示赞同,认为两人如果能借此见面的机会,消除多年来的恩恩怨怨,也是一件好事。
于是,工作人员提前告知了张云逸这件事。在统战部的安排下,李宗仁终于如愿来到了张云逸所住的公寓。
张云逸提前知道了这件事后,把家里人都安排了出去,其中也包括当年被桂系扣押了半年之久的妻子和儿子。很显然,张云逸这样做,一是为了做好谈话的保密工作,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减少李宗仁的压力。
李宗仁来到张家院子后,张云逸早早地就在房前等候着了。紧接着,一行人进入了屋内做了下来,张云逸热情的招呼着大家,还让李宗仁不要客气。
张云逸的表现让李宗仁心里松了口气,大家在屋内边用茶点边谈话,突然,李宗仁站起身来,深深的对着张云逸鞠了一躬,并郑重的向张云逸道了歉。
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都愣住了,张云逸首先反应了过来,对于李宗仁的道歉,他回答了三点,句句都是肺腑之言。
第一点,“新的一页已经掀开,大家以后都为国家尽自己的努力。”
这句话既是对李宗仁道歉的回应,也算是宽慰李宗仁,让他不要对过去的事过于介怀。
第二点,“广西如今的变化很大,希望你多回老家看看。”
李宗仁本身就是广西人,自然是怀念自己的故乡的。过去虽然他人在美国,但心里一直记挂着自己的家乡。在美国时,他就总是念着要吃桂林的饭菜,还说外国人的“蚜虫文”不能和汉语比,在美国生活多年,还一直都是一口浓重的广西话。
而张云逸也曾担任过广西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,为广西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,因此建议李宗仁多回老家看看。
第三点,“今后广西还需要做哪些事,我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
这第三句话,既是自谦,也是给李宗仁面子。李宗仁也是一个通透的人,两人后面又开心的交流了很久。
看着张云逸真诚的目光,李宗仁意识到,他是真的放下了过往的那些恩恩怨怨。直到临别时,李宗仁还连连向张云逸道谢。所谓的一笑泯恩仇,大概就是这样的吧。
【结语】
张云逸不计较个人得失,面对曾经的敌人依旧能大度和解,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大局观。
李宗仁和张云逸虽然属于不同的阵营,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,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1969年,李宗仁病重,临终前他向中南海方面写了一封信,说回到祖国是他这一生中所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,同时也希望其他台湾同胞和海外国民党人也能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。他这一生,最大的遗憾,也许就是没有看到台湾的统一。
1974年,张云逸在日坛医院病逝,毛主席与诸多将领都送去了诚挚的哀悼。他前半生征战沙场,后半生为百姓着想,既有悍将的勇猛,又有儒将的大智慧,他用一生证明了对党和人民的忠心。
虽然斯人已逝,但他们精神不会被磨灭,我们后人将会延续他们的精神,为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而奋斗!
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,向那些为了革命而奋斗的英雄们致敬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