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南海撞机事件”肇事元凶,美军当年的EP-3E电子侦察机即将展出
2001年4月1日,一个普通的春日里,南海上空发生了一起不平凡的事件,美军的EP-3E“白羊座II”电子侦察机与中国歼-8战斗机的意外撞击。如今,这架见证了历史的EP-3E侦察机已经抵达亚利桑那州图森的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,准备向公众展出,再次唤醒人们对那段往事的记忆。
EP-3E电子侦察机,这一美国海军情报收集的王牌装备,以其独特的战术信号情报搜集能力,在美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主要针对海上/沿海区域的活动进行优化,装备有先进的通信拦截系统,能够定位和分类发射器,甚至包括与综合防空系统相关的发射器。在2001年的那次任务中,EP-3E从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,执行对南海的例行侦察任务,未曾想到,这一次飞行却永远地改变了它的命运。
在那个风起云涌的2001年春天,南海的天空突然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。4月1日,隶属于美国海军第1舰队空中侦察中队的EP-3E“白羊座II”,正执行其日常的侦察任务,机组人员没有预料到,他们即将遭遇的是一场生命与使命的考验。
当EP-3E接近香港海岸的国际空域时,警报声突然在机舱内响起,告知有拦截战斗机已经起飞。两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J-8D战斗机迅速出现在视野中,这是给EP-3E发出的撤离信号。然而,命运的齿轮在此刻开始转动,一架由王伟驾驶的歼-8战斗机,以其极具挑衅性的动作,向EP-3E展示了中国空军捍卫领空的决心。
王伟的飞机高速接近,并做出一连串危险的机动,包括在EP-3E前方和飞行航线上切入,这些动作被美国机组人员称为“撞头”动作。尽管此前已有多次拦截,但王伟的行动尤为激进,以至于机组人员对其印象深刻。在最后一次接近中,悲剧发生了,两机之间的距离过于接近,歼-8被侦察机尾流卷入,并被左外侧螺旋桨击中,导致歼-8战斗机解体,王伟跳伞但最终失踪。
展开全文
与此同时,EP-3E也遭受了重创,机鼻雷达罩、两个螺旋桨和一台发动机遭到严重损坏。飞机失去了控制,机组人员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努力应对,飞行员肖恩·奥斯本中尉做出了决定,放弃海面迫降,转而向最近的陵水空军基地飞去。在一片混乱中,机组人员开始销毁高度敏感的设备和材料,以防止机密落入对手之手。尽管只有一名机组人员参加过相关演习,但他们依然尽其所能地进行紧急销毁。
最终,EP-3E成功降落在陵水空军基地,但机组人员的命运并未就此结束。他们被中国军方扣押,并经历了长达11天的审讯和关押。这段时间对于机组人员而言无疑是艰难的,而对于美国政府来说,则是一场关于外交和军事策略的严峻考验。在国际压力和谈判之后,中国最终同意将飞机和机组人员归还。
撞机事件后,EP-3E的命运并未就此画上句号。这架受损的侦察机被运送到了图森附近的第309航空航天维护和修理大队(AMARG),这里成为了它重获新生的地方。在经过了细致的维修和现代化改装后,EP-3E恢复了其在天空中的雄姿,继续为美军的情报收集任务效力。
改装过程中,EP-3E不仅修复了撞机造成的损伤,还融入了最新的技术,以提升其在现代战场上的效能。它的服役时间也因此得以延长,尽管原定的退役时间是2025年,但由于作战需求,这一计划被迫搁置。在不断地维护和升级中,EP-3E继续在南海和其他全球热点地区执行重要的情报收集任务,直至其最终退役。
退役后,EP-3E被送入博物馆,它的展出不仅让人们能够近距离地了解这一传奇机型,更是让那段历史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。在图森的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,EP-3E成为了一件独特的展品,它的存在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纪念,更是对那些在执行任务中面临危险的侦察机组人员的一种致敬。
评论